今年7月初,我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聚创团队在我市专汽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实践活动。15名青年大学生们组队分赴随州齐星公司、程力公司、厦工楚胜公司等企业,在企业技术人员及专汽研究院专家指导下先后参与了9个课题研究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赢得了相关企业一致好评,自身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炎炎夏日,成员们在艰苦环境历练意志。此次参与实践活动的15名队员均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两名研究生,两名大二学生,其余为大三学生。队员们集体安置在一所学校的员工宿舍,正值暑假期间,宿舍经常停水、停电,很多时候还需要自己解决做饭的问题。一手承担着大量的项目研究任务,一手还得要自己协调安排好食宿,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对社会新环境适应能力的考验。“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到研究院继续加班加点,即便是周末大家也都在为研究项目忙碌着……”聚创团队队长朱晓辉说,队员们专注于更好的完成项目和任务,整个团队纪律严格,遇到困难也毫不抱怨,在实践中也提前感受了一把上班族的忙碌生活。
从学校理论学习到企业实践运用,队员们也在实学结合中寻找不足、不断提升自己。整个实习期间,队员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深入一线进行工厂车间实习,亲身体验部分设计开发和生产操作流程,参与实际的测量分析,并且利用专业知识,对车辆相关零部件进行科学分析和优化,为企业技术改进出谋划策。“项目分析要足够准确。来到公司这边了解了实际情况后体会更深,稍有差错的设计带来的损失都是按十万元以上计量……” 队员苏振东介绍,在项目分析过程中经过企业工程师的提点,方案效果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经验也是一种学习,许多知识本身就来源于实践。
据了解,此次聚创团队参与的研究项目,是经过指导老师和团队技术负责人于五月初开始,多次到各家专汽公司综合考察分析后才确定下来的;随后,团队经过约1个月时间组织了精英队员在学校进行培训学习,便于提前进入角色,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技术。“能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取得满意的进展,这与团队成员的努力分不开。当然,还有企业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实践队员黎波说,作为实践队小组组长,为了能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他需要分配好每个组员的任务,并制定好详细计划;有时候为了赶工,组员们需要连续工作10个多小时,但大家都无怨言、互相配合。在这个暑假,他和另外三名队员在厦工楚胜公司实践参与了“大方量搅拌车CAE分析与优化”以及“油罐车、运油半挂车国家标准技术要求计算与分析”两项课题的研究,协助企业解决了大方量搅拌车超高,以及油罐车、运油半挂车设计技术计算要求未达国家质量检验标准这两大问题。实践过程中,大家都感触到团结的力量,学会团队分工协作。
我院副院长程远雄介绍,未来将继续搭建好、运用好这个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发展及技术上的问题,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强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希望以学生为中间纽带,进一步加强高校、专汽研究院与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共同推动随州专汽行业的发展。
